人物
时段
朝代
“韩贤” 相关资源

論集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十二相。胜
诸天故。说八十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
妙相好。佛实相好。我初成道。摩伽国寂灭
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于杂华经。已
广分别。解云此中三十二相等。当略中之略。
为人天二乘等。即当初也。八万四 (第 0421b 页)
虽草率意实精勤欲使人人于千
红万紫之间识取自家春色个个于一月三旬之内
了明诸佛心光今则道场初建佛事方 陈普贤
菩萨
为忏主观音大士作护持众居士各脩供养桂上座
特为举扬大众还会么以拂子画卐字围却云象王
牙上展歌音 (第 0604c 页)
天平元年。洛州 刺史韩贤
素不信佛。白马寺
有汉明帝时经函。时放光明。世藏为宝。贤
往寺斫破之。未几州人韩木兰作乱。一贼
自尸 (第 0356b 页)
相;胜诸天故,
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
我初成道摩伽陀国于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
于杂华经已广分别。此尊法中所以略说,为诸凡夫及四
部弟子谤方等经、造五逆罪、犯四重禁、 (第 0444a 页)
二相;胜诸天故,说八
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我
初成道摩伽陀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于杂
华经已广分别。此尊法中所以略说,为诸凡夫及四部弟
子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 (第 0436a 页)
相;
胜诸天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
佛宝相好。我初成道摩伽陀国于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于杂华经已广分别。此尊法中所以略
说,为诸凡夫及四部弟子谤方等经、造五逆罪,犯四重禁、 (第 0429a 页)
二相;胜诸
天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
佛宝相好。我初成道摩伽陀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
诸大菩萨于杂华经已广分别。此尊法中所以略说,为诸
凡夫及四部弟子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 (第 0413a 页)
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衒之悲喜
交并曰。惟愿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佛祖统纪。孝静帝天平元年。洛州剌史 韩贤。
素不信
佛。白马寺有汉明帝时经函。时放光明。世藏为宝。贤
往寺斫破之。未几。州人韩木兰作乱。一贼自尸 (第 0490c 页)
故观佛三昧海经。辨相有三类。一略中略
说有三十二相。二略说八万四千相。三广说有无
量相。如杂华经中为 普贤贤
首等说。杂华即此经
异名。三中初通权小。示同于人。端居不乱故。次唯
大乘。菩萨修八万四千波罗蜜故。后 …… (第 0024c 页)
通纯杂。如初会说。故一一相果
皆周法界。三宗趣者显无尽相海为宗。令修无尽
之行显成为趣。】

「尔时 普贤
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今当为汝
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正释文中大文三段。一诫听许说。二正 (第 0024c 页)
陈相状。三
结略显广。今初。所以 普贤
说者相海普周故。令行
普行。获普相故。 (第 0024c 页)
普贤
本是会主。前说巳穷。此便说
故。第二如来顶上下正陈相状。略举九十七相。文
通有五。一依处。二列名。三 …… (第 0024c 页)
。普照十方诸佛国土。一切
菩萨道场众会无量法海。于中普现种种神通。复出
妙音。随诸众生心之所乐。演说 普贤
菩萨行愿。令其
回向。是为二十九。次有大人相。名安住一切世界海 …… (第 0026b 页)
云。一一齿间相海庄
严。若微笑时悉放光明具众宝色。摩尼宝𦦨右旋宛
转。流布法界靡不充满。演佛言音说 普贤
行。是为四
十五。」

【第八齿有一相。】

「如来唇有大人相。名影现一切宝光云。放阎浮檀真 …… (第 0027c 页)
增长化现法界道场云。
以日光摩尼王千辐轮而为庄严。放大光明充满一
切诸世界海。于中示现一切菩萨。演说 普贤
所有行
海普入一切诸佛国土。各各开悟无量众生。是为七
十六。」

【后二左右掌皆有千轮者。轮毂辐辋三 …… (第 0029b 页)
根皆办。耳何独无。
若加两耳及足下一。则圆百数。以显无尽。岂不妙
哉。况此中所列于三十二尚有未尽。岂 普贤
力不
及百耶。晋经有遗。但九十四。亦无次第之数。故知
九十七数不在生情配属诸法。】

「佛子。毗卢遮 …… (第 0030c 页)
发于无上菩提之意。」

【第六见闻益。前中二。先明馀众益。以三昧力声普
闻故。】

「尔时诸天子闻说 普贤
广大回向得十地故。获诸力
庄严三昧故。」

【次正辨当机益。于中二。先一重益。后其中香云下
展转益。 …… (第 0034c 页)
初。皆有故字。义似牒前为因。则见佛为益。而前
未有得十方地文。为何所牒。是以晋经皆无故字。
应言闻说 普贤
广大回向故。便得十地。获诸力庄
严三昧。上句得位。下句成行。分得十力为庄严故。】

「以众生数等清净 (第 0034c 页)
(此品与前十身相海品共一卷)

次普贤行品。明佛行海融前智门广施利行。赞云融
前智门等者。此品广 陈普贤
行法。融前果智。为入
尘利物。诸佛同行如来果行至此极矣。故继此说
如来出现品。次普幢佛者。尔时普贤说 (第 0461b 页)


三种类者依观佛三昧经有三类一略中
略说有三十二相二略说有八万四千相三广说有
无量相如杂华经中为 普贤贤
首等说解云杂华即
华严异名此品中十莲华藏世界尘数相名无量也
此三中初唯小乘次兼前为三乘后具前为一乘又 …… (第 0543a 页)
天故说
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相以菩萨修八万
四千诸度行故上约三乘等说若一乘此十莲华藏
尘数相为 普贤
等说者以修 (第 0543a 页)
普贤
无尽行海故。

八明
业用者一乘业用如小相品说馀乘相用如别说(云
云)


** 探玄记第十六

佛 …… (第 0543a 页)
生天成安乐行二生天上巳下令不著天乐成
饶益行亦是前身光益后是空声益前中令净十眼
等者以彼众生宿有见闻 普贤
法种复遇舍那法界 …… (第 0543b 页)
光触故得十眼 普贤
之益(云云)

第二广辨中亦二
先广前光救恶道后广前声益天处前中亦二先明
放光后明照益前中普照王光 …… (第 0543c 页)
中有四一馀兜率天子得忍益
或当初地或是八地二六欲天子发心益三天女益
此二地前益四尔时下益当机天子以是 普贤
五位
相摄大善巧法是故创得出地狱巳闻此普法即得
十地明与三乘渐次教不同也于中初得位益二行
成益三胜报 …… (第 0543c 页)
馀小相亦然小相
既尔其馀大相海等即不可说不可说也文意如此
思之言此等众生悉先修善者明宿有见闻一乘修 普贤
善根故喻中如在欲界巳得初禅身虽未转得
彼天乐如是众生遇此光明顿得十地身犹未转令
本身肉眼而得普见是法 …… (第 0544a 页)
得利益之相既言即此身上
得十眼等未知分齐故今于十眼中肉眼最粗释其
分齐馀眼深妙可以类知(云云) 普贤
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初释名者先辨分名就第
二修因契果生解分中有二上来明修生因果竟自
下二品明修显因果亦是 …… (第 0544b 页)
显广释成普义二
从菩萨起一嗔下举恶显善亦是举刚显柔释成贤
义三从佛子是故下辨六十行门释成行义是故名 普贤
行也就初中二先总标小说二何以下释小所
因前中如向说等者释有二义一约近如前小相品
所说令诸天子成 (第 0544b 页)
普贤
行是微小说以随所化愚痴
众生或业障重堕恶道者显小相用故尔也若约障
轻智慧众生辨大相业用则广大不可说不 …… (第 0544b 页)
二约远即五周因果中如前第二周是微小说以前
五位渐次因三德差别果虽诸门内亦有 普贤
圆融
之义不同三乘然其门相阶降同彼三乘逐机就病
不尽法源名微小说此下二品明普贤因果逐于法
性不就染机 …… (第 0544c 页)
故次来也(云云)

第四释文者此会之中
长分为八一序分二三昧分三起分四请分五说分
(云云)第二尔时 普贤
正受下明三昧分于中有二先
入定后辨益前中 (第 0545a 页)
普贤
入者以是会主故表此行法
普周遍故从此出彼无边行故华严定略作四门一
释名者以因行华严成果相令显著故二体 …… (第 0545a 页)
别行
度世经彼中别作六翻问还作六翻答古来相传皆
依彼文用科此经即为六段初二十句问十信行二
从何等为发 普贤
心下二十句问十住行三从何等
为持下三十句问十行行四从何等为宝住下二十 …… (第 0545a 页)

地證行六何等为观察下五十一句问因圆果满究
竟位中行此经上下总有三遍说六位中此当第二
约行说六位以 普贤
行该六位故是故度世经云唯
为解说诸菩萨行从始至终令无疑也彼经六段虽
不配于信等六位既云从始至终次于末 (第 0545b 页)
后明成佛
果为终故知最初信行为始此不待言故知决定约
六位耳。

第五大段尔时 普贤
下明说分中初总告
二正答于前二百问一一皆以十门答故有二千行
法释此二千 (第 0545b 页)
普贤
行法略作五门一约因果二分行
位三显普别四明互摄五辨行相就初中有四句一
约大位以分前五位等总为因行后成 …… (第 0545b 页)
二约细剋而辨二百门行一一皆悉彻于佛果是
故诸文之末悉皆结云即得佛等也是即皆通因果
二位三或总属因位以 普贤
位中亦现成佛摄生等
故四或总属果以下文多云虽得成佛而不断菩萨
行故是故此行皆是果行二分行位者谓二千是 …… (第 0545b 页)
六分称位揽行成位虚行实亦有四义一束行成位
束此二千分成六位二总属位收以行并是位中行
故三总属行摄以 普贤
行体不依位故唯有自分胜
进即为究竟四一行偏六位一位该二千如是无碍
而不坏前后故是 (第 0545b 页)
普贤
行也三显普别者谓一行相
必遍一切然恒不杂不杂故别义殊分必遍故普义
该收犹如锦文朱紫窠别故得成文朱紫綖 …… (第 0545b 页)
非绣当知此中行相亦尔即普是别即别为普皆无
障碍思之可见若尔此即普别具足何独名为 普贤
行耶释非谓守普而不能别亦非作别而失于普实
谓能别而不坏普者是 (第 0545c 页)
普贤
行也四互收摄者有四
重一以位收位六位之内一一各收一切位故是故
一位即具二千为万二千行也上云在于一地普 …… (第 0545c 页)
亦是妙觉位相似(云云)第二
住兜率有十事下一百九十门明果用圆满行此等
多约八相现化明于佛用者以此亦通 普贤
等用不
向净土实报处说也又释此唯菩萨作用故唯示八
相成佛非馀实成又释彼实成佛无成不成不可说
故就八相 …… (第 0545c 页)
圆融无碍念之就前本会中长
分有十一序分二请分三三昧分四现净五分五集
斯众分六举劣显胜分七偈颂赞德分八 普贤
开发
分九毫光示益分十文殊述德分(云云)第二请分中
有三初众念请二念所请三念请现(云云)所请中总
有 …… (第 0546b 页)
伴别分有一百一十会如下文辨五若约散说所依
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会如后文殊处说此约引
彼三乘机辨六若约 普贤
德有十方世界微尘数会
如下结通处辨三明会主多少者有二重一若唯就
人说有五十四人谓于五十五会中四会唯一 …… (第 0546c 页)
中二处各加一谓遍友等可知
(云云)五摄二位统收者此五十五会二主统收初文
殊至后文殊是文殊位属般若门后 普贤
一位属法 …… (第 0546c 页)
界门非般若无以入法界是故善财创见于文殊非
入法界无以显般若是故善财修见于 普贤
是故二
人寄二位以明入法界又前文殊即明法界甚深义
(第 0547a 页)
普贤
显法界广大义是故二门相影具德问前中
亦有功德云等馀善知识何故乃云总是文殊答皆
是文殊摄化德故悉从文殊 …… (第 0547a 页)
四十一人
二从摩耶夫人下有九会十一人明会缘入实相三
弥勒一人明摄德成因相四后文殊一人明智照无
二相五 普贤
一位明显因广大相又此五相亦是菩
萨五种行相一高行二大行三胜行四深行五广行
七圆摄始终者谓此诸会差别位 …… (第 0547a 页)
大光王等前皆云渐经人众聚
落城邑旷野等故知通取所经处有一百一十也一
云信等五位则为五十后摩耶弥勒文殊 普贤
及佛
为五此五十五各有自分胜进故一百一十也此等
并为旧经不足有此诸释今既文具不劳异释此是
总括前后知 …… (第 0547b 页)
者为众生薄少善根信心难发故此品内佛加 普贤
说净土依果第二会内文殊承力说佛三业明其正
报以此胜依正以起信心既起信心巳次须为说法
令其起解故明难品 …… (第 0547c 页)
人所观 普贤
證位佛果摄用无碍自在一切皆尽何
以故十地之法摄众生中最初门故地法甚深最难
了别略约五乘分别分齐言五乘 …… (第 0548b 页)
回向有三决定谓观相及大善不怯弱此之
废兴显位高下增微故通义可知此义通彼修生及
本有非彼三乘及小乘所知 普贤
性起在此位中何
以故同是證故馀义如别章(云云)

其受职义略说有三一事受职如转轮圣王具受职
法二理 (第 0549b 页)
相胜诸天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
妙相好佛实相好我初成道摩伽陀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于杂华经巳广分别。」

【同人相者要问云依小乘教以人相为佛一切智
等则属于法馀文可知。】 …… (第 0370c 页)
称法界
故孔目云三乘初教分达法空知法次细故约事
委说熟教巳去究竟法空会事从理故不多说。】

「若一乘 普贤
圆因中具足主伴无尽缘起方究竟也。」

【孔目云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缘理事教义人法因
果等又总唯有因缘乃至 (第 0383c 页)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
卢舍那佛 普贤
行因成就因果果与三乘等别。】

「又由空有义故有相即门也由有力无力义故有相
入门也由有待缘不待缘义故 …… (第 0383c 页)
三。」

「夫法界缘起自在无穷今以要门略摄为二一者明
究竟果證义即十佛自境界也二者随缘约因辨教
义即 普贤
境界也。」

【太一云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不同大乘缘起但能
离执断常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
无法 (第 0384a 页)
不同也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所言
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 普贤
是也所言果
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
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初义者 …… (第 0384a 页)
【既一缘无性多缘亦无性那得成一多缘起。】

「答只由无性得成一多缘起何以故由此缘起是法
界家实德故 普贤
境界具德自在无障碍故华严云
菩萨善观缘起法于一法中解众多法众多法中解
了一法是故当知一中十十中一相容 (第 0385c 页)
无碍仍不相
是一门中既具足十义故明知一门中皆有无尽义
馀门亦如是。」

【此由法界实得缘起力用 普贤
境界相应所以一
多常成不增不减也。】 …… (第 0385c 页)
即行如看
其面不说其名而目识也相显为行契穷后际为
解四因果者修相为因契穷为果五人法者如文
殊即当妙慧 普贤
彰其称周明人即法也六分齐
境位者参而不杂各住分位即分齐境位也七法
智师弟者开发为师相承即弟子也八主伴 …… (第 0388b 页)
佛祗在一念善财童子现身究竟 普贤
之行后生
即见佛兜率天子从三恶道出现身成佛至解行
生即尅彼果有谓龙女于南方成佛者终教示现
八相成道岂 …… (第 0390c 页)
【此经为 普贤
等机说无尽佛法现佛十身自證境
界与彼三乘不同一相一寂一味一理等所谓三
乘终教一相真如等于初教染净即空 …… (第 0393c 页)
教兴意者此教为显一乘圆教法界缘起无尽
圆融自在相即无碍容持乃至因陀罗无穷理事等。」

【彰其立意欲显 普贤
圆因證入遮那果海。】

「此义现前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得九世十世灭行
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显一切显并 …… (第 0394a 页)
「因即 普贤
解行及以證入果即十佛境界所显无穷
广如华严经说。」

【孔目云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缘理事教义人法因
果等 (第 0394b 页)
卢舍那佛 普贤
行因成就因果与三乘等别
广如本经。】

「第三问答解释者然缘起法一切处通今且略据缘
成舍辨。」

(第 0394b 页)
十二相。胜诸天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
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我初成
道摩伽陀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
菩萨。于杂华经已广分别。解云。此中三十
二相等。当略中之略。为人天二乘等。即当
初也。八万 (第 0497c 页)
陀室利菩萨所造。虚言贤吉祥。而阙长行。良以西天
频遭毁灭。致令大部或断或连。今梵本昭彰文势连
续。 普贤贤
首。名虽少异。同居佛会。经无惑矣。文中三。
第一结前所说。第二正示普因。第三结说欣庆。

△今
初。 …… (第 0192c 页)
。相续无间。
说尚不尽。况于凡小。以是究竟无尽法故。

△第二若欲成就此功德下。正示普因即广说能證 普贤
行愿。令入法界。则成如来胜。功德故若不依此 (第 0192c 页)
普贤
行修。设经多劫亦不成故。文分二别。先长行。后
偈颂。

[△@○]前中。文有三分。第一正显普因分。第 …… (第 0192c 页)
是劝请。八九二事。回向开出。
馀至文显。

[○@、]第三善财白言下。牒名解释。于中二。先
总徵。后 普贤
菩萨下别释。即为十段。段各有三一牒
名。二释相。三总结无尽。

且初第一礼敬诸佛。文三段者。第一牒名 …… (第 0193a 页)
五九十。实通后八。
对文可知。二所有无尽法界下释相。于中三。初所礼
境。谓横竖普周。尽帝网境。二我以 普贤
下。明能礼因。 …… (第 0193a 页)
略有二因。一以 普贤
愿力。此即法力。不依行愿不能
遍故。二深信解力。此即自力。谓印持诸佛。遍于时处。
如对目前。三悉以下 …… (第 0193b 页)
广说修供养。初标名。二所有尽法界下释
相。于中二。先正明供行。后校量显胜。前中四。一所供
境。二我以 普贤
下。能供因。三悉以下列所供具。四以
如是等下。正明供养。二善男子诸供养中下。校重显
胜。文中二。先正 …… (第 0193b 页)
等。此中意
云。上来观行名最胜供养及法供养。此上二类。一念
善根。是所校量。过去供养为能校量。以未修 普贤

愿供养。不及今修 (第 0193c 页)
普贤
观行供故。又法供养。通十法
行修行。最胜修行。通于万行。依观供养。正是修行。故
法华中。喜见烧身名法 …… (第 0193c 页)
罪。复须起行。起
行二种。一事。二理。事如方等佛名经等。通于万行。理
如净名。观罪性空。不在内外等。 普贤
观经及随好品。
具二种忏。观经中。明昼夜精勤礼十方佛。即是事忏。
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若欲忏悔者。端 …… (第 0194a 页)
别明净土果。第三究竟成佛果。
前中分五。一明增上果。有增上用故。二此善男子善
得人身下。等流果。亦满 普贤
功德行故。三若生人天
下。异熟果。乘因感果故。四悉能破坏下。士用果。有菩
萨用故。五悉能解脱下。离系 …… (第 0195c 页)
丰。寔修行之玄枢。
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西天道流。未有
不习也。

[△@○]第二尔时 普贤
下。偈颂总有六十二偈。亦分三段。 …… (第 0195c 页)
正行皆具足故。财供摄在总句。法正行。即第
五六句。三福田大。即初二句。四摄功德大。即第七句
中。究竟 普贤
道。是胜功德故。五因大。即第七句中清
净二字。如空清净。为无常果及常因故。六时大。即第
八句。

六 …… (第 0196c 页)
提。佛种岂断。七一句法
轮复住业。依大智慧。能净一切诸善根故。后三句结
因成果。由内伏烦恼外降诸魔。 普贤
行圆。故成菩提。
亦可后三复为三业。以成圆十八。摧灭烦恼业。九降
伏魔怨业。十普圆胜圆业。上巳别说。 …… (第 0197c 页)
长时无倦。后偈结正觉者。以三世因圆正觉果满
故。二一切如来下五偈。结归二圣。及摄所馀。归二圣
者。谓 普贤
文殊。彰行所属。亦即释成 (第 0197c 页)
普贤
行愿。名法
门主故。言摄所馀者。谓馀不说一切大愿。是故文云
一切愿海。即同地经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 (第 0197c 页)

愿。文中二。初二偈。偏同 普贤。
后三偈。双齐二圣。今初。
所以同者。 (第 0197c 页)
普贤
行故。称法界故。言长子者。最尊胜故。
出现亦云。谁是如来法长子故。若表法者。即表法界。
先万物生。无 (第 0197c 页)
过此故。如有偈言。 普贤
真身遍法界。能 …… (第 0197c 页)
。但云同等。
非但无量阿僧祇愿。如法界量无尽行愿皆悉愿同。
后三偈。双同二圣者。文殊表解。解发愿故。 普贤
表行。
依解起行故。故愿与行。分属二圣。理实皆通。又表理
智。一相契合。行愿相扶。所以双同。

[△ …… (第 0198a 页)
第三三偈。颂结劝受持。初半偈结前诸行。次一偈
半。重显胜益。后一偈结成回向普及众生。

△第三尔时 普贤
菩萨下。结说赞善。乃是义生。此会
入定。未有佛说。古德共立佛令顿證。

◎大文第三。尔时世尊下。流通 (第 0198b 页)
分。于中二。先指所说
法。后时众受持。今初。向 普贤
说巳是义结。今云佛说。
亦是义生。意欲总该。亦有二意。一此之一会。佛为会
主。虽诸善友。以总该别。亦 (第 0198b 页)
属佛说。二遍该九会。以皆
不起菩提树王。遍一切处。一时顿说。向见 普贤。
在菩
提场。摄末皈本。以本该末。并为佛说。

二文殊师利
菩萨下。时众受持。于中亦二。先列能持众。后 (第 0198b 页)
总显受
持。前中三。一列菩萨。次列声闻。后列杂类。今初。文有
四类。前之二类。多在此会。第三 普贤。
义通常随。则遍
该九会。第四种种世界普来集会。迹通二义。一是前
来远集新众。二通九会。集有远近。而梵 (第 0198b 页)
地水火风。何时云有无作色耶。云何念施
下。第五念。谓修善因。言杂华者。观佛三昧海
经云。我于杂华已为 普贤贤
首等说。此土无
杂华经唯有华严。或谓别有杂华不来此土。
一云观佛三昧云。杂华者是华严。云何念天
下即 (第 0146b 页)
为涅槃因
我亦如是修习布施为涅槃因广说如杂华中。」

【谓修善因言杂华者观佛三昧海经云我于杂华
巳为 普贤贤
首等说此土无杂华经唯有华严或
谓别有杂华不来此土一云观佛三昧云杂华者
是华严。

云何念天下即第六念 (第 0578a 页)
。说三十二相。胜诸天故。说八十
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
我初成道于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诸大菩萨。于
杂华经中。巳广分别等。俱舍论说。轮王虽有三十
二相。而有三义。不及于佛。一处不正。二 …… (第 0421b 页)
。成正定聚。若
圆断二障分别起。则登菩萨极喜地。以经文浑涵。
故作二释。】

【△六劝发持经。】 「普贤
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此品远承药王等三圣。弘通法式。近踵明咒善友
之力行者。可以乘此。按辔徐行。 (第 0430a 页)
直至道场。无诸留
难。是故 普贤
居殿。唯有劝进开发流通。用广妙行。
故此品来。
经初毫瑞。圆现法界。迷悟之流。并不越
乎一光之外。故 …… (第 0430a 页)
昔全由根劣。以致解异。
令其猛醒。乃以三周七喻。会归法华三昧。既蒙开
显。而众行自此。可以契真。故感 普贤
来仪。最后劝
发。而世尊更为述成四法。令得是经。所谓得者。即
依教而获理行果也。是故此经以智创首。用 …… (第 0430b 页)
。引摄成根。进蒙记莂。了此大事。
△文三。初总
叙来仪。二正陈劝发。三闻品获益。
今初。】

「尔时 普贤
菩萨(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

【无上佛果。非行莫阶。故以 (第 0430b 页)
普贤。
结成流通。自在是
菩萨之德相。神通是菩萨之业用。力言显是即德
相之业用也。威德与名闻合举者。显美实之 (第 0430b 页)
宾。莫
不相称也。其所与诸大士。皆具 普贤道者。
此经首
尾。皆约东方言者。其义有二。一者东方。有启明之
相。所以毫瑞始东用表。智轮若现。必先破群昏。 …… (第 0430b 页)
在悯念未法。共
来听受略说。俾心要总持人。以便劝进自行。又复
发起流通。
△二正与劝发。】

「佛告 普贤
菩萨(至)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起信信成就发心。文与此相符。彼云。复次信成就
发心者有三。一者 …… (第 0430c 页)
通威力。四示胜因近果。五劝一心修持。初
三。初总示受持。二别示读诵。三别示思惟。
今初。】

「尔时 普贤
菩萨白佛言(至)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韦陀罗。云善妙主魇祷鬼也。
△二别示读诵。】

「是人若行 …… (第 0431a 页)
习。诵大乘。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
散乱。则能摧破一切惑业。今因读诵力。销磨翳障。
法眼清明。故感 普贤
现身安慰。魔不得便。若约由
闻乃能读诵。即是以闻所生慧。摧碾惑业也。即慧
根中。中品之證相也。
△三 …… (第 0431a 页)
阿檀地(一)檀陀婆地(至)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三表神通威力。】

「世尊若有菩萨(至)皆是 普贤
威神之力。」

(第 0431b 页)
普贤
体遍用恒。称体起用。常加一切故。令未闻未
持者。皆使闻持。
△四示胜因近果二。初举胜因。二
示近果。 (第 0431b 页)
今初。】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至)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普贤
为诸佛长子。能以慧行庄严三世诸佛故。一
切贤圣。所修之行。皆从 (第 0431b 页)
普贤
得名。今来居殿者。欲
(第 0431b 页)
普贤
即是弘通之人。其所有之行。亦即弘通之
行言。当知是人者。乃大士提起行者。振惺法会。勿
以恒伦等视。当 (第 0431b 页)
知。此人即是 普贤。
以弘经之行。即 (第 0431b 页)
普贤
之行故。巳曾于先佛所。深种善根。故于今生。
乃能弘通。而为诸佛摩顶加被。
△二示近果二。初 …… (第 0431b 页)
护持名。三述
殊胜。四示劝诫。
今初。】

「尔时释迦牟尼佛(至)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

普贤
全体。即是妙法故。以法流之用。而护法流之
源。
△二护持名。】

「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 (第 0431c 页)
普贤
菩萨名者。」

(第 0431c 页)
普贤
道契佛心。名能召德故。持大士名者。得感佛
护。
△三述殊胜三。初示人胜。二示因胜。三示果胜。

今初 (第 0431c 页)
。】 「普贤
若有受持读诵(至)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 (第 0431c 页)
闻。何况得见受持。必宿世具大善根。始能弘通。
当知。此人虽身生末世。若能弘此即法身之妙典。
不独得见 普贤。
蒙其教读加护。则与生值佛世。亲
见我身。亲从我口闻法。亲陈供养。亲蒙我赞善者。
等无有异。又复当知。 …… (第 0432a 页)
我以衣覆护。不令
魔便。而况于他。敢不共相守护。
△二示因胜。】

「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至)能修 普贤
之行。」

【初明不为外境所转者。以有直心正念实相法故。
有福德培养力故。次明不为内惑所恼者。以智强 …… (第 0432a 页)
。与无贪等善根相应故。嫉妒被无嗔所治故。诸
慢缺染慧无依不起故。少欲即无贪故。
△三示果
胜。】 「普贤
若如来灭后(至)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

【受持等果。即当诣道场者。缘末法中。魔强法弱。多
诸 …… (第 0432a 页)
海中。以大信力。以大忍
力。以大念力。高超诸衰。妙演一乘。是故感果。极胜
极速。
△四示劝诫。】 「普贤
若于后世(至)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不贪资生者。但患所以立也。况得随心所愿。次诫
切勿轻毁等者。 (第 0432a 页)
免招生现二报也。
△三闻品获益。】

「说是 普贤
劝发品时(至)诸菩萨 (第 0432a 页)
普贤
道。」 …… (第 0432a 页)
【得百千旋者。终之初地。具 普贤
道。乃终教十地之
后心也。但举初后者。欲该中八也。又伹举圣位者。
即该三贤矣。佛世法会。于一座内。一 (第 0432b 页)
佛三昧海经辩相有三类一略中略说有
三十二相二略说八万四千相三广说有
无量相如杂华经中为 普贤贤
首等说杂
华即此经异名(观佛三昧下第二辨类即引證以辨于中有二先正
明即第九经菩萨本行品第八佛告阿难如 ……
(第 0762a 页)
同人相故说三十二相胜诸天故说八十
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我初成道摩竭提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
贤首等诸大菩萨于杂华经中巳广分别释曰略言即是经文二略三广乃疏
取意释之以前有略中略则必有略矣又彼先说 …… (第 0762a 页)
宗趣者显无尽相海为宗令修无尽之行
显成为趣(令修无尽之行显成为趣者显约本有成约修生)。】

「尔时 普贤
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今
当为汝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后正释文文有三别第一诫听许说二正
陈相状 (第 0763b 页)
三结略显广今初所以 普贤
说者
相海普周故令行普行获普相故 (第 0763b 页)
普贤

是会主前说巳穷此便说故或前品末经
来未尽更应别答国土等问故 (第 0763b 页)
(普贤
本是会主者此
下通不请之妨有二意通初意可知二或前品末下二约五品答问通谓先列国土
等十问前品答种性问此 …… (第 0763b 页)
一总观有三十二二别观一一诸相就别观中复有二义一从顶至足轮名为顺观
二从足轮至顶名逆观故云今是顺观据 普贤
言应言顺说为欲成观是本意故名
为顺观即彼第九经观像品为九)
。】

「佛子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宝庄严大人相 …… (第 0764a 页)
来大
智光明普照十方诸佛国土一切菩萨道场
众会无量法海于中普现种种神通复出妙
音随诸众生心之所乐演说 普贤
菩萨行愿 …… (第 0769a 页)
名普现光明云一一齿间
相海庄严若微笑时悉放光明具众宝色摩
尼宝燄右旋宛转流布法界靡不充满演佛
言音说 普贤
行是为四十五。」

【第八齿有一相。】 …… (第 0773b 页)
燄轮普增长化现
法界道场云以日光摩尼王千辐轮而为庄
严放大光明充满一切诸世界海于中示现
一切菩萨演说 普贤
所有行海普入一切诸
佛国土各各开悟无量众生是为七十六。」

【后二左右掌皆有千轮者轮毂辐辋三事 …… (第 0778a 页)

设合此二六根皆辨耳何独殊若加两耳
及足下一则圆百数以显无尽岂不妙哉
况此中所列于三十二尚有未尽岂 普贤
力不及百耶𣈆经有遗但九十四亦无次 …… (第 0782a 页)
等来无体性故即是空义二释从颠倒生言释空所以者从
因缘生即空所以以从颠倒生故成无体性空义从由业障海下即 普贤
观经引此
成上二义即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也言令此空慧
与心相应者亦即 (第 0794a 页)
普贤
观经将此释今经决定明见无有疑惑空慧相应斯慧决断
故能如是知却释菩萨字令天子忏悔乃云菩萨如是者由见二空 …… (第 0794a 页)
声普闻故(以三昧力者释妨妨云此土兜率天鼓说法云何益及百
千亿等刹耶答意可知)
。】

「尔时诸天子闻说 普贤
广大回向故得十地
故获诸力庄严三昧故。」

【后尔时下正辨当机益于中二先一重益
后其诸香云下展转益前 …… (第 0796b 页)
十地等处为何所牒是以𣈆经皆无故字
应言闻说 普贤
广大回向故便得十地获
诸力庄严三昧上句得位下句成行分得
十力为庄严故(今初等者疏文有五一牒经义言似牒 (第 0797a 页)
观佛三昧海经。辨相有三类。一略中略说。有三
十二相。二略说八万四千相。三广说有无量相。如
杂华经中为 普贤贤
首等说杂华。即此经异名。三
中初通权小。示同于人。端正不乱故。次唯大乘。菩
萨修八万四千波罗蜜故。后 …… (第 0791c 页)
趣者。显说无尽相海为宗。令物共修无尽之
行显成为趣。

后正释文。文有三别。初告众许说。】

「尔时 普贤
菩萨摩诃萨(至)演说如来所有相海。」

【所以 (第 0791c 页)
普贤
说者。相海普周故。令行普行。获普相故。 (第 0791c 页)
普贤
本是会主。前说巳穷。此便说故。或前品末经
来未尽。更应别答国土等问。
△二正陈相状。略举
九十七相。 (第 0791c 页)
说三十二相。
胜诸天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
四千诸妙相好。佛实相好我初成道摩竭提
国寂灭道场为 普贤贤
首等诸大菩萨。于杂 …… (第 0607c 页)
。一一相
中无量化佛何况多耶。释曰。此通后二相因。
疏令修无尽之行显成为趣者。显约本有成
约修正。疏 普贤
本是会主者。此下通不请之
妨。有二意通初意可知。二或前品末下。二
约五品答问通。谓先列国土等十问。前 (第 0608c 页)